根据初步计算,5个场馆改造工程产生的碳排放相比重新建设场馆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空气源热泵 采用智能造雪,控制最大出雪量,北京冬奥会雪上场馆提高造雪能源利用率,相对于传统造雪,智能化造雪有利于。
2022年2月4日,鸟巢广场里,火炬手接过最后一棒,跑完一道弧线,在终点把火炬一放,世人惊讶地看到,原来它就是最终之火。没有“点”的过程,也没有盛大的火焰,只是一团“微火”。它产生的碳排放量大概是之前的五千分。
在此基础上,它的碳排放量趋近于零,制冰能效也非常高,且在比赛之后,冰面上是可以进行分区制冷的,能对每块冰单独控温,让场馆能实现同时运行、不同使用。国家速滑馆主要用于冰球、冰壶和速滑类项目,并不仅仅只用冬奥会,
科技元素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为参赛运动员带来更多便捷,有助于比赛中更好发挥水平。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场馆利用。
二氧化碳制冷剂是最环保的制冷剂,天然环保,不同于常用的会破坏臭氧层的制冷剂。而且,从液态二氧化碳到制冷完成所排放出的热量,都可以被重复利用,节省的能源非常之大。减少的碳排放量大约是4000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相当于。
据介绍,该技术是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向于零,能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运行过程中会节能20%。“一年能够节省用电200万度,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如果使用传统制冷剂,同等用量下的碳排放。
首都体育馆、“冰丝带”等冬奥场馆采用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碳排放量接近于零。本届冬奥会共有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近3000名运动员参赛。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设置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