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
冬奥火炬的设计采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氢燃料点火装置,燃烧时碳排放量为零;可在各类天气条件下稳定燃烧,可抗强风和极端低温天气。火炬外壳由耐高温碳纤维材料编织而成。
分4步走,第1步是对火炬进行设计,第2步进行点燃,第3步进行相关测试,第4步进行最后生产。
中国石化。中国石化为火炬“飞扬”披上碳纤维“外衣”。火炬是奥运会中备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在北京冬奥组委的组织协调下,中国石化肩负产业链链长责任,牵头负责火炬外壳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及火炬量产工作。在协作团队的鼎力支持。
此外这款火炬还极具科技感,北京冬奥会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
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的是碳纤维材质,燃烧的是氢能源,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零排放。北京冬奥会火炬 之前的冬奥会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或者丙烷气体作为火炬燃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